陸羽簡介
茶的故鄉,唐朝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其間除了朝廷的提倡、社會經濟的繁榮等因素外,陸羽及其《茶經》的影響,更應居首功。陸羽如何能從一個棄兒,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茶神」,被尊為「茶聖」,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
身世坎坷 力爭上游
陸羽出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西元733年,一說西元727年),據《新唐書隱逸列傳》記載:「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瓜鄠麝懹鹪莻€被遺棄於西湖之濱的孤兒,後為龍蓋寺住持智積和尚發現,帶回撫養,陸羽長大後,因無名字,乃以《周易》為自己卜卦取名,卜得「漸」卦,其爻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顾煲浴戈憽篂樾?,「羽」為名,「鴻漸」為字。
陸羽自小在龍蓋寺中生長,九歲時開始努力向學,智積和尚欲教他佛經,希望他皈依佛門,陸羽卻以為出家人「終鮮兄弟而絕後嗣」有違孝道,而不肯接受;智積和尚大怒,遂命他從事清掃等雜役,同時還要他去照料三十頭牛。陸羽在放牛時,仍然不放棄學習,而在牛背上練習寫字,一旦被發現,就遭到一頓鞭打。陸羽每想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便不禁悲從中來。後來陸羽找機會逃離龍蓋寺,藏匿在戲班子裡當優伶,雖然陸羽面貌寢陋,說話又結巴,卻富有機智,扮演丑角極為成功,他同時還編寫了《謔談》三卷。
隱居笤溪 闔門著書
天寶年間,中州人請陸羽去擔任樂師,深為復州太守李齊物賞識,有意提拔他,還教他做學問,遂在火門山結廬讀書。陸羽是個從善如流,卻又嫉惡如仇的人,每當聽到別人有善行,就像是自己做的一樣;一見到別人為非作歹,一定加以規勸;參加朋友的宴會時,只要想去哪裡就立刻離席,大有陶淵明「我醉欲眠卿且去?!沟恼嫘郧?;但是一旦和朋友相約,不管是風雨大雪,或是路有狼虎,都一定前往赴約。
肅宗上元元年(西元760年),陸羽隱居笤溪(今浙江吳興),自稱桑苧翁,又號竟陵子。開始閉門著述,陸羽經常在田野中吟詩徘徊,或以竹擊木,或有不稱意時,就放聲痛哭而歸,因此當時人將他比擬作「楚狂人」接輿。肅宗時,曾被任為太子文學,因此有「陸文學」之稱,後改任太常寺太祝,陸羽辭官不就。
結交文士 淡泊雅逸
陸羽生性淡泊,清高雅逸,喜歡與文人雅士交游,《全唐詩》中蒐錄了陸羽寫的《六羨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由詩中可看出陸羽淡泊名利的處世態度。在隱居期間,他與詩僧皎然、隱士張志和等人,交往甚密,成為莫逆。
陸羽不但喜愛大自然,對茶葉專業的興趣更為濃厚,為鑽研茶葉生產科學技術,他跋山涉水,四處雲遊,深入江蘇、浙江、江西等各主要茶區進行調查研究,將遊歷考察時的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無形中豐富了茶葉知識與技能,更是他日後撰寫《茶經》的主要依據。
四處考察 始成茶經
茶經共分為三卷十節,約有七千餘字,卷上:一之源,談茶的起源、名稱、品質,介紹茶樹的型態特徵;二之具,論採製茶葉的器具;三之造,說明茶葉種類和採製程序。卷中:四之器,述說烹茶飲茶的器皿。卷下:五之煮,講茶的烹煮技巧和各地水質的優劣;六之飲,談飲茶的風尚的起源、傳播與飲茶習俗,並提出飲茶方法;七之事,描寫歷代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八之出,敘述各地所產的茶的優劣,並將唐代全國茶葉生產區域劃分為八大茶區;九之略,說明可省略的茶具;十之圖,則論及將茶事以素絹書之事。
《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來歷、技術、工具、品啜之大成的茶業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它使中國的茶業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根據,對茶業生產與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作用,堪稱一部茶道的百科全書。
品茶鑒水 神之又神
在流傳下來的茶書中,都記載了陸羽生平的一些軼事。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中記載了一則陸羽辨水的故事:代宗時,湖州刺史李季卿久聞陸羽之名,一日邀陸羽到衙府裡品茶,席間,李季卿問陸羽:「煮茶用什麼水最好?」陸羽說:「山泉水最好。」李季卿又問:「天下名泉以何處最好?」陸羽說:「揚子江上的南零水?!估罴厩錇榱蓑炞C陸羽的話,遂命兩名士兵去取南零水。兩名士兵奉命取水,途中因船身晃動,桶內的水溢出泰半,於是就近用其他江水加滿後,便回去交差。當陸羽用木杓舀水時,說:「這不是南零水?!箖擅勘鹣炔豢险J錯,當水倒到一半時,陸羽才說:「這才是南零水?!箖擅勘婈懹鸨嫠缟?,震懾不已,於是趕緊俯首認罪。足見「茶神」之譽,實非浪得虛名。
陸羽不但是評泉、品泉專家,同時也是煎茶高手?!队洰愪洝分杏涊d了有關陸羽的軼事:
相傳智積是個喜茶且善品茶的和尚,平時非陸羽煎的茶不喝,當陸羽離開龍蓋寺後,智積就不再喝茶了。代宗聽到此事,便召智積進宮,命宮中能手煮茶奉上,智積只喝一口就放下不飲;後來代宗密召陸羽進宮煮茶,再給智積品嚐,結果智積一飲而盡,還說:「這好像是漸兒煎的茶啊!」可見陸羽煎茶的工夫之獨到。
茶聖陸羽 不朽傳奇
《茶經》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奠定陸羽在中國茶史上的地位,更提昇了中國人的飲茶層次,宋?陳師道在《茶經序》中寫道:「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於人者也?!惯@對陸羽一生在茶文化發展上的貢獻,所作的評斷應是相當公正允當的。
茶經
我國悠久的茶葉歷史為人類創造了茶業科學技術,也為世界積累了最豐富的茶業歷史文獻。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專門論述茶葉的書,而且在史籍、茶史、筆記、雜考和字書類古書中,也都記有大量關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葉生產技術的內容。公元758年左右,唐代陸羽編寫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葉專著--《茶經》?!恫杞洝返恼Q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志,是唐代茶業發展的需要和產物,是對唐代茶文化的一個歸納,同時又對以后茶文化的發展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茶經》全書共分3卷10節。
一之源,論述茶的起源、名稱、品質,介紹茶樹的形態特征、茶葉品質與土壤的關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種與鮮葉品質的關系,以及栽培方法,飲茶對人體的生理保健功能。還提到湖北巴東和四川東南發現的大茶樹。
二之具,談有關采茶的用具。詳細介紹制作餅茶所需的19種工具名稱、規格和使用方法。
三之造,講茶葉種類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要求,提出了適時采茶的理論。敘述了制造餅茶的6道工序:蒸熟、搗碎、入模拍壓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裝,并將餅茶按外形的勻整和色澤分為8個等級。
四之器,寫煮茶飲茶之器皿。詳細敘述了28種煮茶、飲茶用具的名稱、形狀、用材、規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對茶湯品質的影響,還論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壞及使用規則。
五之煮,寫煮茶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優劣,敘述餅茶茶湯的調制,著重講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對茶湯色香味的影響。提出茶湯顯現雪白而濃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
六之飲,講述飲茶的風俗,敘述飲茶風尚的起源、傳播和飲茶習俗,提出飲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敘述了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記述唐代以前與茶有關的一些歷史資料以及傳說、詩詞、雜文、藥方等等。
八之出,評各地所產茶之優劣。敘說唐代茶葉的產地和品質,將唐代全國茶葉生產區域劃為八大茶區,每一茶區出產的茶葉按品質分上、中、下、又下四級。
九之略,談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省略哪些制茶過程、工具或煮茶、飲茶的器皿。如深山茶地采制茶葉,隨采隨制,可簡化七種工具。
十之圖,提出把《茶經》所述內容寫在素絹上掛在座旁,《茶經》內容就可一目了然。
《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作者詳細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歷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都作了闡述,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