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個新突破”為著力點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市委九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一城四基地”的功能定位,為全市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市農業農村局將深入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以實施“強縣工程”和三農工作“十大提升行動”為抓手,積極探索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天門模式”,為全市打造“一城四基地”貢獻應有力量。
一、緊盯兩個目標,在發展定位上尋求新突破
第一個目標是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我市于2022年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2023年我們制訂了創建“示范區”三年行動方案,將創建任務清單化、項目化,并實施季度督辦、半年調度、年度考核的工作機制,力爭到2025年建成示范區。
第二個目標是建設全省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我們將聚焦“穩糧、擴油、優菜”,壯大優質稻米、綠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產四大產業鏈,服務全省建設“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區”。
二、守牢兩個底線,在穩農興農上尋求新突破
一是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深入實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能提升行動,確保糧食種植面積241萬畝、總產量82萬噸以上;油菜種植面積60萬畝、總產量10萬噸以上;大豆種植面積39萬畝、總產量4.7萬噸以上。完善生豬產能調控機制,確保全年能繁母豬保有量不低于4.2萬頭。生豬出欄64萬頭以上,穩定牛羊肉基礎生產能力和水產品供給能力。
二是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三類”對象動態監測和信息管理,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三類”對象納入監測幫扶范圍。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推進就業、創業兩大幫扶行動,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三、抓好兩個升級,在產業發展上尋求新突破
一是抓特色產業升級。聚焦“米”和“菜”兩大特色,實施農業領軍企業倍增行動,支持紅日子食品、莊品健米業、全盛禽蛋等農產品骨干龍頭企業實現倍增發展目標。做大優質稻米產業鏈,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依托莊品建“江漢大米”核心企業和全國優質水稻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打造優質稻米生產加工基地。加快建設江漢平原糧食物流產業園,打造高標準糧食儲備倉房、原糧周轉倉房和優質大米加工產業集群、江漢平原飼料加工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糧食物流節點城市。做強綠色蔬菜產業鏈,依托華中地區蔬菜集散基地建設鞏固40萬畝以上蔬菜生產能力,打造全省優質蔬菜供應基地,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蔬菜集散中心。
二是抓服務平臺升級。持續擦亮“壹品天門”品牌,積極參與創建“江漢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支持紅日子食品打造“天門蘿卜”特色品牌。繼續辦好江漢平原蔬菜產業大會等節會活動,加大“二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力度,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唱響張港花椰菜、天門黃花菜、岳口芋環、天門半夏等地理標志品牌,增強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依托百農匯、領尚等市場主體,建設穩定可靠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優質糧食工程示范園和江漢平原糧食物流園建成投產,打造具備現代化核心功能的農業產業發展平臺。
四、實施兩輪驅動,在改革創新上尋求新突破
一是抓農業改革創新驅動。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改革準備工作。鞏固拓展“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成果,持續推進土地適度集中規模經營,用好市委出臺的綜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在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基本權益的基礎上,推動農民進城,促進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和就地城鎮化。
二是農業科技創新驅動。持續推進全省首批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創建行動,扎實做好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創建,加快建設省級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以都市圈農業“科技強鏈”工程項目為契機,做實成果轉化,實施科技聯姻,共建專家大院,立足天門農業特色資源,開通科技直通車,選派科技特派員,發揮基層農技人員作用,做好對接、連接、嫁接,解決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難題。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