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天門市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序號7)情況的公示
根據《天門市貫徹落實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天文〔2024〕25號)的要求,我市積極開展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現將我市擬銷號的省編號第7項問題整改情況公示如下,公示期為自公示日起10天內。
反饋問題
農業農村部門秸稈綜合利用方式單一,對秸稈低茬收割指導和監督不力,導致后續禁燒管控壓力明顯增大;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亟需加強。
整改目標
1.強化秸稈低茬收割監督巡查機制,加大管控力度,加強農機手規范作業督導;
2.積極向上爭取秸稈綜合利用建設項目,確保2024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在94%以上;
3.以平原湖區500畝以上、丘陵山崗地區200畝以上連片池塘為重點開展改造治理,到2024年底完成9600余畝池塘治理。
整改措施
(一)開展收割季節路口值守,在入鎮、入村、下田路口設立農機低茬收割值守點,檢查作業農機是否安裝粉碎裝置,嚴禁無粉碎裝置農機下田作業;
(二)加強農機低茬收割管理,建立農機“黑名單”制度,確保農機手規范作業;
(三)推廣秸稈五化利用,強化收儲運體系建設,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化、市場化,秸稈收儲場所規范化;
(四)積極向上爭取秸稈綜合利用建設項目,2024年培育壯大秸稈綜合利用市場主體達到30家,實現秸稈綜合利用量58.91萬噸,秸稈離田處置約8萬噸,秸稈離田率占比13.58%;
(五)全力推進2024年池塘養殖尾水改造工作,包括通威基地連片4640余畝升級改造,采用集污區、生態溝渠模式治理;順捷基地連片5000畝升級改造,采用生態溝渠、三池兩壩模式治理;
(六)印發養殖尾水治理宣傳冊,引導養殖戶將控氮、減磷貫穿養殖全流程,事前開展池塘清淤去除原有沉積物,養殖中合理控制密度、合理投喂投入品,增加溶氧,使用生物制劑控制N、P含量,保障養殖水質達到可排放標準;
(七)壓實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治理主體責任,督促養殖主體切實加大尾水治理投入,改進養殖方式,嚴禁將不達標的養殖尾水直接排放。
整改完成情況
(一)收割季節期間,各鄉鎮聯合公安、交通、農業農村等部門在隨岳高速天門站、隨岳高速岳口站、武荊高速天門站設立收割機作業指引點,負責登記、簽訂低茬收割承諾書及作業指引,同時在入鎮、入村、下田路口設立農機低茬收割值守點,在重點位置檢查作業農機是否安裝粉碎裝置,對安裝粉碎裝置的機械發放下田作業許可證,未達到要求的一律不允許下田作業。全市相關責任單位組建七個督查組,包保15個水稻主產鄉鎮,對鄉鎮組織發動、收割管控、應急處置等工作進行全程督導,推動禁燒要求落實。市農業農村局組建七個巡查督導組包保全市所有鄉鎮,每天實地督導落實低茬收割標準,同時嚴格農機手不得拆卸粉碎裝置并實行低茬收割、粉碎還田,對達不到要求現場反饋給所在鄉鎮分管領導,由所在鄉鎮迅速整改,整改后巡查督導組及時復查,復查不到位再整改,直到低茬收割到位。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成立督導組每日組織人員進行督查,同時對鄉鎮進行技術指導。2024年全市水稻低茬收割率達84.23%,其中干驛、九真、馬灣、麻洋、盧市、多祥等水稻主產區達90%以上,低茬收割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各鄉鎮利用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各種媒體平臺,采用掛橫幅、貼標語、發宣傳單、流動宣傳等方式,深入農戶、田間地頭、農機專業合作社等重要場所,大力宣傳低茬收割作業知識,增強農機從業人員低茬收割意識,2024年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對外地農機做到了人手一份,確保知曉率達100%。各鄉鎮對農機手進行集中培訓,嚴格執行低茬收割標準。對不按要求作業的、不接受鄉鎮勸阻的農機手,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依法處理,并將其列入信譽不良農機手“黑名單”,確保安全作業。
(三)制定了《天門市2024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推廣秸稈“五化”利用,強化收儲運體系建設,于8月底印發至各有關單位、鄉鎮;組建專班深入各主體現場查看場地、設備,宣傳、講解我市優惠政策;在麻洋鎮組織召開全市低茬收割及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推進會;石家河鎮召開水稻低茬收割、秸稈打捆回收綜合利用現場會;配合華中農業大學在我市石家河鎮、馬灣鎮、小板鎮開展水稻秸稈還田與農作物草谷比檢測。
(四)向省能源辦爭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全國重點縣項目,項目資金500萬元,已下達我市。召開全市秸稈綜合利用主體座談會,新增秸稈收儲運市場主體12家,目前我市共有主體40余家,其中年收儲量在1萬噸以上的有5家。2024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量為78.99萬噸,綜合利用率94%,中、晚稻秸稈離田打捆約17萬噸(其中燃料化利用秸稈2.5萬噸,飼料化利用秸稈13萬噸,原料化利用秸稈1.5萬噸),秸稈離田率占比21.5%。
(五)天門通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4600余畝治理面積,治理模式為零排放圈養模式、生態溝渠、開挖集污區等治理模式,復合人工濕地構建,目前已建設完成;天門市順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5000畝治理面積,治理模式為生態溝渠、復合人工濕地構建治理模式,目前已建設完成。共計9600余畝池塘治理項目已完成建設,財政投資部分已完成驗收。
(六)已宣傳下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李谷研究員編制《池塘養殖尾水處理工藝技術與應用現狀》,提供給各鄉鎮和養殖戶學習參考,使其了解養殖尾水處理全過程、具體措施和必要性,強化尾水治理意識。
(七)養殖主體已自籌資金完成項目建設。
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在公示期間向天門市農業農村局反饋。反饋電話:0728-5362078。
?????????????????
?天門市農業農村局
2025年2月24日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