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工作典型案例(一)
從迷茫到自信 ? ?用心點亮回歸路
——社區矯正對象李某某教育幫扶案例
基本情況:
李某某,男,1991年7月出生,大學學歷,湖北省天門市蔣場鎮人。2022年5月因參與聚眾斗毆致人輕微傷,以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三個月,2023年入矯。
教育幫扶情況:
1.學法矯行:強化規則意識與責任擔當
入矯初期,李某某對社區矯正存在抵觸情緒,認為“打架只是講義氣”。針對李某某法律認知偏差、沖動型人格特點,司法所構建“理論+情景”法治教育模式:個別教育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案例視頻深入剖析犯罪成本,直觀感受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定制“法治宣傳志愿者”角色,矯正期間參與社區普法宣傳活動10場,實現從“違法者”向“普法者”的轉變;以“交通協管員”身份轉換角色參與交通安全巡查,發現并糾正交通違法行為6處,在思想匯報中寫到:“以前把沖動當豪氣,現在知道守法才是真擔當。” ?
2.家庭再造:從情感疏離到創業共同體
李某某是家中獨子,父母長期經濟溺愛,忽視情感交流,使得李某某與父母的關系冷淡,蔣場司法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走訪與李某某父母交流破局,李某某父母將原自己承包的種植園交由李某某經營,另外出資10萬元作為擴大經營啟動資金協同創業,明確三方權責:父母親協助種植園田間管理,妻子負責網絡運營,形成“子承技術+父管生產+妻拓市場”的新型家庭協作模式。
3.就業賦能:全鏈條職業發展支持
結合李某某農業經營及大學學歷,推薦參加人社部門“電商運營”技能培訓,實現技能升級;協調村委會流轉閑置土地進行創業扶持,引入農技專家指導種植技術。李某某某的種植園運營半年后直接帶動15名周邊村民就業,年營收超10萬元,李某某坦言:“人生有了新方向。”

案例小結:
本案中,蔣場司法所通過“法治精準化、心理專業化、就業產業化、親情協同化”四維聯動,實現“矯心”與“矯行”雙效提升。李某某從人際沖突制造者轉變為基層治理協作者,家庭關系與職業發展同步改善,凸顯“修復式矯正”對促進社會和諧的核心價值。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