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2024年,天門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新的突破,為天門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2024年工作情況
(一)筑牢法治思維,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
一是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培訓、研究闡釋、宣傳教育工作,2024年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法治學習5次,示范引領各地各部門開展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400余次。
二是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召開九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動態完善2024年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書記29項、市長28項、鄉鎮20項、市直部門21項工作任務已全面完成。
三是發揮法治督察利劍作用。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貫徹落實情況專項督察,對15個重點單位開展實地督察,通過自查自糾和督查檢查發現整改問題55個。
(二)堅持依法決策,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效能。
?一是完善審核制度。嚴格執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核工作機制,探索公平競爭審查與合法性審核聯動機制,對重大決策事項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嚴禁以征求意見的形式代替合法性審核。
二是嚴格審核程序。加強部門間工作銜接,明確審核送審目錄清單,規范審核文書模板,落實“起草部門綜合評估+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核+政府決策”的審查流程。圍繞全市招商引資工作,落實合同公平競爭審查和合法性審核,把好法律關口。
三是提升審核質效。充分借助第三方專業法律服務力量,全方位深度參與,實行“內容+程序”的全面審核,建立審核意見“兩審一簽”機制,通過“三個是否”對決策事項進行重點審查。2024年,市本級共有12件行政規范性文件、12件重大行政決策、41件重大合同、73件專題會議紀要進行合法性審核。
(三)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多舉措打造執法監督新格局。
一是夯實執法根基。穩步清理市直行政執法部門執法支隊和推進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市保留6支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新成立22個鄉鎮綜合執法中心,明確編制人數141人,實現鄉鎮(街道)綜合執法機構全覆蓋。同步清理行政執法事項、執法主體、執法人員資格,確認執法主體54家,持證執法人員2000余名,編制公布《行政執法事項清單》。
二是規范執法行為。深入開展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積極推動解決行政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及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2024年,省司法廳集中評查我市20卷行政執法案卷,其中3卷被省司法廳評選為全省優秀行政執法案例。
三是探索柔性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積極探索“綜合查一次”和“首違不罰+輕微速罰+公益減罰”柔性執法新模式,建立“四張清單”,適用柔性執法方式,累計辦理適用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案件3000余件,2000余人次參與公益服務。
四是發揮復議監督作用。市政府常務會專題聽取案件分析情況報告,深入剖析依法行政突出問題,研究出臺《天門市政府行政復議答復、行政訴訟應訴工作辦法》《天門市“復議明白人”培訓方案》。2024年審結行政復議申請358件,確認違法7件,未被上級機關、法院糾錯,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建議書10份。
(四)聚焦政務服務,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是推動商事糾紛多元化解。聯合簽署《商事糾紛“共享法庭”多元解紛機制工作方案》,健全完善商事糾紛“仲裁庭+審判庭+調解”三級過濾機制精準分流,與六個行業性調委會,11個法官工作室,15個巡回審判點、2個司法服務站,2個特色巡回法庭等搭建起覆蓋全域的司法服務網絡。
二是深化“惠企惠民”項目建設。開展法治惠企惠民優秀實事項目評選,《天門日報》開辟專版集中宣傳展示15個優秀項目,編印《“法護營商 ?助企惠民”優秀實事項目匯編》,其中市生態環境局探索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新模式”;市人社局打造天門市勞動保障維權服務中心。
三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強化政府誠信履約監管,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行動、惠企政策兌現行動、招商引資政策兌現行動等專項行動,對依法依規作出但未履行到位的承諾列明清單,不斷完善社會監督渠道和失信追責機制,實現全市政府機構失信案件“零增長”。
四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關聯事項集成辦、異地事項跨域辦、容缺事項承諾辦、政策服務免申辦和簡易事項智能辦,加入湘鄂贛3省22市“跨省通辦”聯盟,實現426項事項“跨省通辦”。拓展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應用上線第一批15項國省重點“一件事”,累計上線“一件事”主題120項,為企業群眾辦件7370件。搭建天門市企業增值服務平臺,我市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創新案例榮獲2024全國營商環境與政務效能高質量發展大會優秀案例。
(五)推進社會治理,共建共享共同締造和諧社會。
一是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建立健全鄉鎮、村居兩級人民調解委員會647家,2024年調處矛盾糾紛4523件,調解成功4382件,調解成功率達96.9%。著力打造糾紛化解工作品牌,蔣場鎮“五步工作法”入選湖北省“楓橋式工作法”,“小板凳上的大民生”“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參與重大糾紛聯合調解機制被多家媒體報道。
二是積極開展普法宣傳。依托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開展“法律六進”活動85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實現法治氛圍大提升。成功創建7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6個省級法治建設示范點,15個市級法治文化示范點。市紀委監委獲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揚先進集體、市水利和湖泊局1人獲先進個人稱號。市生態環境局、市稅務局、干驛鎮、華泰小學被評為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4人獲突出個人稱號。
三是全方位提供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化運行市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33件。持續深入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全市村(社區)法律顧問共為621個村(社區)提供法律服務2300余次。全市公證辦理優質便民高效,辦理各項公證2123件,無錯證、假證,無當事人投訴。
二、存在的問題
2024年,我市在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法治建設重視不夠、重點環節存在短板、執法行為有待規范、基層依法治理仍需加強等問題。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強化政治引領,壓實法治建設責任。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樹牢“關鍵少數”尊法學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思維。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責任,穩步推進法治建設“一規劃兩方案”重要任務落地落實。以惠企惠民法治實事項目為法治政府建設突破口,強化項目建設和場景應用。
(二)強化職責意識,補齊重點環節短板。
圍繞行政機關履責、基層治理及服務企業發展難點、堵點,建立年度法治服務問題清單。組織全市行政機關“復議明白人”輪訓,發布指導意見,制發意見書、建議書。建立化解疑難行政爭議市級統籌工作機制。指導鄉鎮建立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全覆蓋。
(三)強化體系建設,提升行政執法效能。
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優化鄉鎮行政執法賦權事宜,厘清鄉鎮與市級部門職責邊界。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行動;選取一個市直單位和一個鄉鎮,開展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試點。構建完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體系,強化案件辦理規范指導。
(四)強化保障服務,完善基層治理功能。
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分析研判機制,推行“人民調解+仲裁+信訪+訴訟”糾紛治理工作模式,試點“五個一”以獎代補政策,“一所一品”打造優秀調解品牌。積極爭取謀劃天門市“憲法館”和綜合性社會法治教育基地。豐富“以案釋法”新形式。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