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鎮2024年工作總結
2024年,石家河鎮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打造“一城四基地”、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為主線,以“六個堅持”走好融合發展之路,著力打造農文旅特色鄉鎮,實現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一、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組織保障作用
一是講政治重學習,加強黨委建設。扎牢黨委班子理論學習基礎,常態化開展中心組學習33次;組織各黨支部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以學習《條例》為主題,結合重點工作抓好黨紀學習教育;打造“學習型”機關,根據《石家河鎮年輕干部能力提升行動方案》,舉辦“行遠學堂”培訓班6期,組織黨建帶團建、講解競賽等活動7次。二是提素質重管理,加強黨建工作。圍繞“五堂課”做好村“兩委”干部業務培訓,組織了黨建業務、村級化債等工作業務培訓12次;動態調整干部5名、村黨支部委員12名,新發展黨員16名;綜合施策開展了諸葛村軟弱渙散村整頓。三是嚴執法重監督,加強從嚴治黨。黨委書記帶頭上廉政黨課,并組織黨員干部簽訂了《家庭助廉承諾書》78份;全年登記問題線索44條,鎮級立案19件,其中重點開展對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專項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線索12條,黨紀政務處分12人;鎖定“三資”領域,發現違規發包等問題線索5條,黨紀政務處分7人。
二、堅持統籌調度,提升經濟發展質效
一是圍繞經濟指標優服務。實行月度走訪機制,服務企業發展。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8356萬元,限上商貿銷售額749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678萬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35億元,完成稅收收入480萬元。二是圍繞進規入限抓增量。積極宣傳“四上”企業進規入限政策,支持企業技改擴規提升產值,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家,限上商貿企業2家。三是圍繞招商工作抓落地。充實招商專班力量,深挖招商信息,積極對接意向企業。全年收集各類招商信息25條,主要領導外出招商5次;成功簽約億元以上湖北丘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農業設備制造項目,并引進湖北厚德工貿有限公司電器玻璃項目。
三、堅持強基固本,夯實農業發展績效
一是提升糧食產量。以提高糧食產量和培育優質稻米為主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1.27萬畝,打造龍嶺村2000畝植保站早稻統防統治項目,全鎮種植早稻2.53萬畝,居全市第一。創建唐店村再生稻生產示范樣板區,較常規一季中稻增產200公斤以上,為規模化水稻種植、開展農業主導技術推廣積累了經驗。二是打造特色農業。著力培植和大力發展蝦稻共作、水蛭養殖、菊花種植等特色產業。全鎮蝦稻養殖面積達1.47萬畝,年產值1.1億元,同時進行小龍蝦無溝化稻田養殖試點,探索保護耕作層與效益提升雙贏路徑;諸葛村水蛭養殖面積達240畝,預計年收入突破2000萬元;蔡嶺、洪山、東吳等村探索黃蜀葵種植近100畝,每畝盈利約4000元。三是突出綠色農業。確立了“推廣低茬收割、實現秸稈綜合利用、杜絕火點黑斑”的禁燒目標,全鎮普及低茬收割技術,引入智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大規模回收利用,引導2家本土農業合作社購置設備參與回收,已實施低茬收割6.4萬畝,回收秸稈2.5萬噸以上,收儲面積7.5萬余畝。
四、堅持多點發力,拓展文旅融合成效
一是遺址征拆勢如破竹。發揮鎮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全力支持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項目建設,以“橫向部門聯動,縱向合力推進,下好全局一盤棋”的思路,用34個工作日迅速打開博物館施工通道,完成了30戶的遺址拆遷任務,并新建還建區1處。二是供水體制改革率先推進。堅持將“水源、水價、水費”作為核心的民生工程,迅速響應天門市入選全國深化農業用水權改革試點的工作要求,認真謀劃、全力以赴,為全市農業用水權改革探索出新途徑。10月11日,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與我鎮11家水產養殖戶在引漢灌區東河管理段舉行了農業用水權交易簽約儀式,標志著天門市水權交易實現了零的突破。三是文旅融合穩步發展。不斷完善遺址周邊基礎服務設施建設,重點開展了三房灣環境整治,現已修建游客服務中心1處,新建公共廁所1個,整治水塘8000平方,改造房屋10棟,鋪設水上仿木棧道52米;推出第二批文創產品玉鳳、紙牌,正在推廣宣傳中;謀劃石家河遺址農業科創產業園項目,積極對接稻田景觀、農事體驗、研學教育等文旅新業態。
五、堅持督管并行,致力改善城鄉面貌
一是持續人居環境整治。建立“日管護、周督查、月評比”衛生管理機制,不定期“曝光”短板,并結合共同締造“積分兌換”活動,推動人居環境整治長效常新。二是聚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全面梳理集體資產資源,精準分類、逐一核查登記,清理集體土地資源約1.7萬畝,簽訂農村承包合同143份,整改不規范合同11份。同時通過制定“一村一策”實施清單,新增村集體經濟過10萬的村16個。三是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壓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責任,組織節后保潔13次,更新河湖長公示牌19處,補充重點水域防溺水設施12處。排查全域中小養殖場,建立“一場一策”整改,督導7家直排養殖場完成整改;簽訂糞肥對接協議24家,實現糞肥資源化利用率100%。環境督察信訪件3件均整改到位。
六、堅持以人為本,全力提高民生福祉
一是保障民生工程。多方爭取項目,全力推進西環線引水管網、吳嶺水庫供水工程和佛子山水廠“三條水源”的連通,并加快劉方嶺、石北加壓站建設,工程竣工后將有力解決我鎮用水、蓄水問題。維修整治北港湖節制閘等涵閘泵站10座,清淤疏浚進水溝3處,恢復重建土城1組電灌站,調度水源平穩應對了“夏秋連旱”的特大旱情;依托共同締造收集民意,籌集利用資金90.86萬元,完成了試點區域內的清堰塘、疏溝渠、硬道路等多個項目。二是落實惠民政策。多層次政策解讀,多樣化宣傳到戶,精準化服務模式,確保了鼓勵生育和就地城鎮化政策落到實處。今年以來,開展政策宣講活動11場,優生健康檢查35人,宮頸癌集中篩查436人;發放房票171張,其中已使用認購券購房141套;全年出生266人,其中生育二孩115人,生育三孩及以上27人,出生人口同比增長率達到16.6%。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宣傳長廊1處,舉辦了文藝匯演、教研學習推廣等各類活動19次;主動對接媒體平臺加強我鎮特色工作的宣傳報道,利用“石家河發布”發布文章56篇,獲“湖北日報”報道35篇。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