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司法所創新“法治+文化+公益”模式賦能社區矯正教育
4月27日,天門市石家河鎮司法所積極探索社區矯正教育新路徑,組織7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沉浸式法治教育活動。通過“場景體驗+文化傳承+實踐參與”的創新模式,深度融合法治教育、本土文化與公益服務,旨在強化社區矯正對象法治意識,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會。
當天上午,司法所工作人員帶領矯正對象來到石家河鎮馬溪社區法治文化廣場。在這里,矯正對象駐足觀看玉人、玉神等4組精美的石家河文物宣傳牌。司法所工作人員結合《文物保護法》最新修訂內容,深入淺出地闡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方針內涵。同時,大家還認真參觀了憲法、民法典、文物保護法等專題宣傳欄,通過一個個典型案例與生動的法治故事,汲取法律知識,增強法治觀念。
參觀結束后,一行人來到司法所會議室,開啟了一場內容豐富的專題教育。首先是溯源教育環節,工作人員以玉鷹文物為切入點,詳細解析石家河遺址文化脈絡,讓矯正對象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在實務教學中,結合大風天氣致損等貼近生活的案例,對《民法典》侵權責任條款進行詳細解讀,現場發放《民法典普法讀本》、宣傳折頁以及定制法治折扇,鼓勵矯正對象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學習法律知識;臨近五一假期,工作人員開展了節前警示教育,著重重申社區矯正“七慎”“七要”管理規定,進一步強化矯正對象在假期期間的行為規范意識。
此外,矯正對象還積極投身公益活動,在鎮政府院內,他們分工協作,完成了3車次的枯葉清理工作,并對法治花壇進行澆灌養護。通過這些勞動實踐,社區矯正對象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重塑。
本次“法治+文化+公益”社區矯正教育活動,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構建起“場景體驗-文化浸潤 - 實踐養成”的完整矯治閉環。石家河司法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探索,不斷創新教育矯治方式方法,通過多元融合持續提升矯正工作實效,幫助特殊群體順利回歸社會,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