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單位: | 天門日報 | 發文日期: | 2020-06-16 |
來 源 : | 天門日報 | 解讀方式: | 文字方式 |
解讀類型: | 媒體解讀 |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7%,其中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提高至77.65%,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2%;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2%和9.3%。
躋身全國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成為全國10個健康城市建設進步最快城市之一,成功舉辦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懇談會、蒸菜節等活動,天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第一件實事:推進城區學校合理布局,加快北湖教育園建設,推進竟陵初中、育才小學、市一小擴建,新建實驗幼兒園;資助貧困學生2.4萬人次。
北湖教育園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育才小學擴建項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竟陵初中擴建項目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市一小擴建項目已完成征地拆遷,實驗幼兒園新建項目已完成教學樓主體工程建設。已資助貧困學生30934人次。
第二件實事:提檔升級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50個;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40個;改造升級鄉鎮農貿市場8個;完善全市鄉鎮中心戒毒社區14個,新建中心戒毒社區12個。
50個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33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項目已完工,7個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8個鄉鎮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已完成26個鄉鎮中心戒毒社區建設。
第三件實事:改善農業農村基礎條件,建設高標準農田14.2萬畝;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實現鄉鎮鎮區天然氣全覆蓋。
8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已開工建設,剩余項目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22.2公里;實現鄉鎮鎮區天然氣全覆蓋。
第四件實事:開展廁所革命,完成8萬座農村戶廁和380座農村公廁改造。
已建設完成農戶無害化廁所80256戶、農村公共廁所478座。
第五件實事:開展中小養殖場污染治理;實施河湖常態化保潔工程。
已完成中小養殖場污染治理3122戶;累計清理河岸垃圾、水面漂浮物2964噸。
第六件實事:擴建第二水廠,改造城區老舊供水管網及配套設施,提升城區供水能力;繼續完善城市污水管網配套,健全城區雨污分流體系。
擴建第二水廠項目已完成環評報告、初步設計、可研報告以及有關評價工作,已完成凈水廠施工圖設計。改造城區老舊供水管網及配套設施項目,已完成加壓泵站施工圖設計和財政評審,已完成城區4條主干供水管網的施工圖設計、預算編制和財政評審;已完成天門河截污工程,已完成城區重點路段污水管網建設,已完成北湖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網建設。
第七件實事:城區新建停車場8個,新建游園(公園)4個,新增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
已完成原經委干校停車場(二期)、原老干部活動中心停車場、北湖公園1處停車場、楊家新溝帶狀公園5處停車場建設;已完成小南湖游園、清音劇場、竟東路口袋公園、東湖公園(二期)建設;已新增綠化面積約71.8萬平方米。
第八件實事:開展棚戶區改造;全面完成“四類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農村危房改造。
因國家棚改政策調整,經省政府同意,我市已調減棚改項目500套,剩余1700套已全部開工;已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78戶。
第九件實事:保障殘疾人和婦幼權益,在城區重點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25間;加強125座城鄉公廁無障礙設施的改造與建設及帶扶手廁位的改造;在城區公共場所建設輪椅通道、扶手、緣石坡等無障礙設施120處;實施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治療200名;實施困難殘疾人家庭家居無障礙改造100戶。
已完成25間母嬰室建設;已完成125座城鄉公廁無障礙設施改造;已完成120處緣石坡無障礙通道改造;對319名殘疾兒童實施了搶救性康復治療;已完成10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家居無障礙改造。
第十件實事: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建、改建鄉鎮文化站15個;新建圖書館分館10個、群藝館分館12個;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全年送電影下鄉1萬場、送戲曲進鄉村50場、送戲曲進校園173場。
已完成15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已完成10個鄉鎮圖書館分館、12個鄉鎮群藝館分館建設;累計送電影下鄉10580場、送戲曲進鄉村100場、送戲曲進校園173場。
總體思路
2020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實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圓滿收官,為建設“綠色天門、創新天門、活力天門”打下堅實基礎。
2020年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指標與全省基本同步。
?
關鍵詞:產業升級
助推企業復工復產。嚴格落實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援企惠企政策,切實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前期出臺六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精準幫扶,讓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發展好。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繼續抓好35個投資過千萬元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2%。新增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5家。支持天門紡機、穩健醫療等8家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家。打造十億企業8家、百億產業5個。實現稅收過億元工業企業1家、過千萬元工業企業12家。新增省級隱形冠軍企業3家。全年盤活困難企業5家以上。
做活做優第三產業。新建和改造升級農貿市場10個,加快萬達廣場建設。推進紅滿天水產品集散中心、宜鮮天冷鏈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打造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新增冷鏈物流企業3家,冷庫總容量達到58萬噸。新增16家企業入駐電商產業園。提升農產品銷量,力爭銷售額比傳統電商增長30%。新增2個電商示范鄉鎮、5個電商特色村。完成“楚農貸”擔保業務2億元、再擔保貸款業務4000萬元。落實銀企對接資金140億元。
?
關鍵詞:有效投資
堅持不懈抓“雙招雙引”。以芯創電子科技園、鴻碩電子產業園、模塑生態產業園、徐工高端裝備產業園為依托,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和以商招商。發揮“一區三園”招商引資主力軍作用,鼓勵各鄉鎮依托“一區三園”發展“飛地經濟”。力爭引進項目20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簽約項目188個,開工項目120個,入庫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102個,入庫項目完成投資220億元。
堅持不懈抓項目建設。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同步編制專項規劃。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謀劃儲備一批補短板、打基礎、管長遠的項目。完成省“三庫”儲備庫固定資產投資額1300億元,力爭轉換率達到40%。力爭全年在建項目200個、新開工項目180個、竣工投產項目50個。
?
關鍵詞:三大攻堅戰
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主動戰。確保剩余1241戶、2839名貧困人口8月底前達到脫貧標準。
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開展秸稈禁燒、揚塵管控、餐飲油煙污染和機動車尾氣治理等行動,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7.8%。全面推進垃圾分類,開展垃圾分類示范街道和示范村創建活動。
堅決打好打贏風險防范整體戰。穩妥化解政府存量債務,確保風險總體可控。保持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的高壓態勢,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
關鍵詞:鄉村振興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繼續推進13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86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全市特色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打造“一鎮一品”“一村一品”,高標準建設50個百畝精品示范園。優化休閑農業布局,建設15個農旅結合示范區,打造5條鄉村旅游線路。新建高標準農田1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8000畝。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解決2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建設“四好農村路”300公里,改造危橋10座。新建220千伏大板變電站及110千伏配套供電線路,實施110千伏馬灣變電站增容擴建工程。新增125個村通天然氣。
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深入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農業公共服務體系,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支持華豐農業專業合作社、大黃蜂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成立社會化服務中心,不斷提升農業公共服務供給效率。
?
關鍵詞:城市建管
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做好武天高速項目前期工作,推動沿江高鐵天門至漢川段年內開工。新建荷沙線趙臺至團結段、240國道界牌至黃潭段等一級公路36.6公里;新建269省道田垸至雷峰段、岳口至張港段等二級公路15.5公里。加快實施天門大橋重建、義河橋新建工程。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圍繞“四湖六水”實施城市建設項目120個。加快實施北湖大橋、工人文化宮舊址綜合改造等項目。推進老城區地下空間綜合建設。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升級改造“數字城管”,完善“智慧環衛”平臺建設。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加強文明村鎮創建,市級以上文明村和文明鄉鎮比例達到80%。
?
關鍵詞:開放創新
不斷加大開放力度。主動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等國家、省級重大發展戰略。繼續辦好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懇談會、茶圣節、蒸菜節等活動。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逐步實現所有事項進入綜合窗口運行。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繼續推行“局長駐窗日”制度及“保姆式”代辦服務。
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積極探索“政產學研用”合作新模式,完成技術交易合同成交額8億元,創建省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星創天地2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
關鍵詞:民生保障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防控。完善數據共享、信息通報和入境人員核查機制;把對無癥狀感染者的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作為防控重點。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推進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公共衛生項目加快建設;配齊重點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CT、監護型救護車等醫療設備;強化村醫培訓,規范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管理。
穩步推進就業創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9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保參保范圍,嚴格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保障。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任務。加快市實驗初中、實驗幼兒園和天門工業園中心學校建設,大力推進竟陵初中、竟陵西關小學、竟陵二小、竟陵灣壩小學改擴建工程,加快落實東湖小學、北湖小學、高新園小學、天門中學初中部新建和楊林中學遷建項目。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開展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新建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1個、圖書館分館16個、群藝館分館14個。
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黑惡霸、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大電信網絡詐騙打擊力度。狠抓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建工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工作機制,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1.實施公共衛生服務補短板工程,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啟動建設市一醫匯僑分院感染樓、市中醫醫院應急大樓、市疾控中心實驗樓,新建1所、改擴建5所鄉鎮衛生院。
?2.實施改薄提升計劃,改擴建竟陵初中、竟陵西關小學、竟陵二小、竟陵灣壩小學,新增學位1800個;資助貧困學生2萬人次。
3.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解決2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重點延伸二水廠管網,維修養護10個鄉鎮水廠管網、設施設備,推進鄉鎮水廠經營體制改革。
4.提檔升級農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50個;開展40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村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5.新建、改建“四好農村路”示范路30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橋梁10座。
6.完成50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建停車場3個,新增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新建、改建11套交通信號燈及電子警察;解決13個社區78條背街小巷居民夜行安全問題,提高裝燈率、亮燈率。
7.推進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建設,建設11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6個圖書館分館、14個群藝館分館,實現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圖書館分館、群藝館分館全覆蓋。
8.新建和改造升級農貿市場10個。
9.啟動2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試點建設,實施93個美麗鄉村整治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100條小微黑臭水體治理。
版權所有:天門市人民政府天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管天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主辦
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12345(市內)、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網站標識碼:4290060001鄂ICP備05005537號-1鄂公網安備42900602000138號